《无问西东》:一个女人拼命争取的婚姻,告诉我们什么?
Mary
Jack
《无问西东》里有一段情节:女人省吃俭用,供男人上大学,男人承诺了她一辈子;毕业后男人想悔婚,女人以死相逼,迫使男人结了婚。
而婚后的生活却是女人悲剧的开始:男人对所有人如沐春风,唯独对女人熟视无睹,男人脸上的笑容一碰上女人就消失,像一个陌生人。
是的这就是刘淑芬和许伯常的感情纠葛,不过,我想问这样的婚姻是刘淑芬想要的吗?
显然不是,但是为什么她会在这段感情里如此纠缠呢?
01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指出:与伴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起源于童年时接受到的母亲的照顾。
也许当刘淑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从来没有体验过拥有一个“好妈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她不断的希望自己所爱的他能够提供给自己小时候从来没有享受过的“温暖的母爱”。
她没有真正地因为母亲辜负了她而感到哀伤。
相反的,她小心地保护自己免遭伤心往事的折磨,她坚定的希望,只要自己足够善良、足够努力,有朝一日,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她总能够从所爱的他(母亲角色的替代者)身上获取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关爱。
她会无休止的纠缠所爱的他,不甘心接受否定的回应,通过无休止的纠缠,她将自己防御起来,不去面对自己的伤心往事,她认为自己“无法”提供自己渴求的“温暖的母爱”,而自己所爱的他就有能力这么做,而且也应该这么做。
“无休止的纠缠”其实是一种防御。
如果刘淑芬能认识到自己是通过无休止的纠缠,将自己保护起来而不敢面对自己的哀伤,不愿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
自己的母亲实际上是多么的不完美,因着这样的不完美,她受到了伤害,并因此感到悲伤,体会到自己的愤怒和挫折。
同时,她如果能意识到自己从根本上没有办法让所爱的人改变,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母亲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许伯常也是如此。
她的人生应该会有不同。
02
作为电影情节,往往是社会现实的缩影,现实中有多少人在纠缠的爱情里苦苦挣扎,又有多少人处在绝望的边缘?
爱情使人痛苦的往往是它触碰到我们儿时潜藏在心底的伤痛,重演着年幼的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令人心碎的、脆弱无助的情感纠葛。
在爱情里我们会撒娇、依赖、赌气、胡闹、坏脾气与怨恨,这常常是一个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的情感反应。
其美好的一面当然是使得我们感受到被接纳、欣赏与宠爱的幸福,但是其令人伤痛的一面真的是使人心碎悲伤不能自已,好像是全世界都抛弃了我们。
也只有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才能够触发如此的体验:非理性、情绪化、紧张焦虑,渴望、恐惧,以及自身感受的脆弱性,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作为孩子时才会有的状态,只是由于创伤的原因被潜藏多年,当我们下意识地压抑和隐藏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心碎、悲伤以及害怕的情感体验时,我们同时隐藏和否认掉的还有与之相关的情感渴求,而爱情则在很多时候象征着那个未被满足但却始终渴望着的“完美”。
我们永远无法彻底的弥补早年所遭受的伤痛,所以我们要有能力放弃那种始终渴望着的“完美”,最终接受我们真实的局限性,很多事情并不总是你想让它怎样,它就会怎样的。
03
如果你也在面对着一些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我们愿意运用专业,帮助你内化一些内在功能,辨识关系的匹配,支持这关系的稳定,以此来珍重你想进入、维护关系的动力。
2018年宜相爱,渔歌轻飏将推出婚恋评估计划,如果你在爱和婚姻方面需要帮助,请点击(阅读原文)可预约。
我们,愿尽最大的力量和抱持,帮助你“留在爱里”。
04
爱
如果你必须爱我,让它除了只为爱的缘故之外,不为别的。
不要说:我爱她是因为她的微笑,她的容貌,她的举止,因为这些被爱的事物本身,可能会改变......
让爱我只因为爱的缘故,因而你永远可以透过爱的永恒,一直爱下去。
E.B.Browning
预约咨询请扫码
十二月文章: